人大代表建议(已归档)
关于对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64号建议的答复
衢市人社函〔2020〕64号
吴丽娜代表:
你在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提出的《更新健全就业创业机制,积极促进就业创业》的建议(第164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就业创业工作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保障。你在提案中提到的“要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联动机制、消除就业创业不利因素、推进鼓励各类群体创业、共享就业市场、加大创业培训、关注民营企业传承发展”等建议很好。结合我们人力社保部门的职能,这几年在就业创业等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多部门参与,建立健全促进就业责任制度。今年4月,经市政府研究,决定成立衢州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25个部门组成,明确职责分工,统筹推进全市就业各项工作,把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自疫情防控以来,注重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开发储备就业岗位,将基层治理、城市文明建设、脱贫攻坚等工作用工需求,按需设岗、扩大就业、聚力发展。鼓励企业开发岗位稳定岗位,出台疫情期间企业吸纳就业一次性社保补贴、社保费返还、民营企业招工补贴、就业服务奖励等政策,鼓励企业扩岗稳岗吸纳就业。目前,全市已开发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就业岗位7000余个,坚持稳企稳岗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
二、多措并举,积极消除影响就业创业不利因素。
(一)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2019年以来,我市大力组织调解员业务培训、统一为乡镇(街道)制作劳动争议调解流程指引、常见问题解答、政策法规等宣传资料,主动与相关部门及乡镇(街道)沟通对接、加强业务及推进工作的指导,实地跟踪督查进度等方法,提升乡镇(街道)处理案件能力。重视“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完善乡镇(街道)调解、监察、仲裁“三位一体”和多方力量参与的“1+X”劳动纠纷处理工作机制。2019年5月,我局召开全市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会议并制定《2019年衢州市创新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工作方案》。5月下旬,开展乡镇(街道)分管负责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员培训。6月至9月,督促各乡镇(街道)落实“1+X”模式劳动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建设任务。目前全市各乡镇调解中心已完成了80%的组建率。同时,大力推进集体合同、女职工特殊保护等专项集体合同签订工作,努力做到专项合同与集体合同同步要约、同步协商、同步签订。
(二)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渠道。一是开展“两节”期间清欠农民工工资为主的“春雨”专项行动。及时处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确保广大农民工足额拿到工资,确保“两节”期间全市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二是开展整治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为主的“春雷”行动。联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检查,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三是开展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通过行动,切实清理规范劳动用工市场,进一步震慑非法用工等违法行为。四是开展关于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专项检查。进一步提高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等意识,加大了对骗取社会保险基金等违反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的打击力度。五是开展欠薪隐患排查专项行动。通过走访企业、排查工地等方式,对企业涉及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事项进行全面体检,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掌握辖区欠薪情况和形势,提前分析研判,制定有效预防措施,防止出现因欠薪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等。
(三)推动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劳动条件改善机制。指导困难企业规范用工,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共决和正常增长机制,使企业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稳步增加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工资,每年出台企业部分岗位工资指导价位。加强日常的巡逻检查督查,着力解决工资拖欠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打造“无欠薪衢州”。
三、多元融合,打造良好创业生态环境。
(一)健全完善创业就业扶持体系。2015年、2018年和2019年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衢政办发〔2015〕83号),《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衢政发〔2018〕5号),《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办法》(衢政发〔2019〕5号),2018年开始连续三年出台返乡农民创业基地建设等指导性文件,综合运用金融、财税、补贴等政策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目前,我市面向个人和企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创业社保补贴、场地租金补贴等十余项创业扶持政策,从2017年至今,已有5585人享受创业补贴共计1094.67万元。
(二)大力建设创业孵化平台。我市自2012年建成首个大学生创业园以来,全市目前共有9家大学生创业园,其中5家为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现入驻企业300余家,成功孵化出园企业422家,带动就业9000余人,实现年产值约11亿元,并且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模式。从2016年开始,我市对由政府出资建设的大学生创业园一次性建园补贴从15万元提高到300万元,运行补贴从5万元提高到100万元;对入驻创业园企业核心成员给予每人每月最高500元的房租补贴;对被评为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给予每家1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对被评为省级、国家级的分别再给予10万元、15万元的一次性补贴。近三年来,全市创业孵化基地累计获得人社部门资金支持1384.7万元,全市共计117名创业者享受人社部门创业政策补贴共计150余万元。
(三)培养增强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能力。近年高校创办创业学院,增加了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创业意识,提供创业引导;通过开展企业家分享论坛、“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提升创业素质;大力建设校内创业园,如衢州学院成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在校大学生创业意识不断增强,创业意愿进一步提高,在衢高校已具备良好的创业氛围。
(四)积极营造支持创业良好氛围。加大培育社会创业创新文化,发挥每年举办的春季人力资源交流大会、8·8人才交流大会的品牌优势,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园、就业创业政策、创业项目推介、创业典型人物、创业培训项目的宣传,逐步提高创业政策知晓率。连续举办四届“奇思妙想”创业大赛,多个创业创新项目在全省总决赛中获得较好名次。2018年我市承办“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浙江赛区选拔赛,我市推荐的4个创业项目,取得了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优胜奖的佳绩,其中3个项目入围全国选拔赛。2019年,衢州学院举办“大花园杯”首届四省边际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通过精心组织宣传、精准帮扶指导等措施,在我市营造出浓厚的创业创新氛围,有效推动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创业创新。
四、多方联动,织密促进就业一张网。
(一)提升“内招”服务水平。将原先人力社保网站的求职招聘功能进行全面升级。今年6月,在全省率先试运行“人力资源网·衢州站”,网站全面整合人力资源招聘信息,新增“小型招聘会”“便捷招聘”“共享员工”等板块,进一步提升招聘求职双向服务。其中,“小型招聘会”通过与浙江政务网数据打通,实现了线上线下结合,企业可自主通过线上报名,预约参加周末劳务集市线下招聘。
(二)打造“外引”协作机制。6月12日,云南保山驻衢州人才劳务服务工作站在衢成立,通过建立两地劳务合作机制,有效推动云南保山市人力资源向衢州转移就业。6月16日,我市组织15家企业赴云南保山学院参加招聘活动,在做好前期对接的基础上,精准梳理对口专业需求的企业,当场收到大四毕业生求职简历103份,另有115名人次大三学生和企业互留微信,了解企业实习有关事项和后续招聘意向。在招聘活动现场,还播放衢州城市宣传片,加强城市宣传,为我市在云南开展人才引进打下良好口碑。随着疫情风险逐步降低,下步还将根据我市制造业企业用工实际,适时组织制造业企业赴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进行招聘,引导和帮助当地富余劳动力向衢州转移就业。通过省际劳务协作,不断做大我市劳动力市场总量,提高为制造业企业输送劳动力的能力。
(三)加快就业信息系统建设。按照省就业管理中心工作要求,做好就业系统省集中推进工作。高质量保障省竞争性项目浙江省人力资源网衢州站建成,力争出特色、创品牌。推进就业系统“智慧+”建设,以“百姓秘书”项目为契机,优化系统功能,提升主动服务水平,打造快捷高效、准确可靠的线上就业公益性服务平台。
(四)深入推进技能提升行动。进一步贯彻落实好《衢州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办法》,一是扩大职业技能培训对象,坚持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面向企业职工、就业重点群体、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等城乡各类劳动者,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二是提高职业培训补贴标准,对原有的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补贴标准从每人800元、8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提高到每人1000元、1500元、3000元、4500元、5500元,提高企业、机构、学员参与培训积极性。三是扩大职业培训类型,针对企业实际需求,推动企业开展技能培训、项目制培训、岗前培训和新型学徒制培训、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培训等各类线下培训。四是加大对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每年适时选送一批高技能领军人才和非物质文化跑道保护传承人才到省内外对口院校或相关企事业单位研修培训。五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实施大统筹,加快形成人力社保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积极参与的大培训格局。探索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形成“工作一生、培训一生、记录一生”的工作机制。
五、多管齐下,提升创业培训质量。
(一)明确创业培训内容。为了增强高校毕业生创业能力,我市开展SYB(创办你的企业)、创业模拟实训、网上开店、农村电商等培训,2017—2019年全市共开展创业培训9310人,其中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2069人。
(二)加强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我市共有定点创业培训机构28个,创业培训导师133名。各县(市、区)通过建立创业培训师资库,完善师资登记、考核、进出机制,提升师资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2019年,我市成功承办第二届全国创业培训讲师大赛浙江分赛,获得了省人社厅和各市的一致好评。
(三)加强创业培训指导。一是积极邀请知名创业导师深入在衢高校、大学生创业园、返乡农民创业基地开展“知名创业导师衢州行”活动,为创业群体提供面对面的创业指导服务,破解创业难题。二是相继开展人力社保、市场监管、金融税务、商务、科技等部门“入创业园送政策”活动,开设工商注册、专利申请、创业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的专题讲座,进一步帮助入驻企业了解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对接相关部门的政策享受。三是聘请创业实体负责人、投融资机构负责人等为园区创业导师,不定期开展创业指导活动。如衢州市大学生创业园智慧新城园在园区三周年暨园区开放日活动中,开展了知名企业家与园入驻企业结对活动,为入驻企业牵线搭桥,帮助入驻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四是通过到高校开展政策宣讲,通过创业专题讲座、创业讲堂等活动,开展创业指导工作
(四)加大培训扶持力度。支持创业平台、在衢高校、职业培训机构等开展创业培训,在校大学生和城乡劳动者在定点机构参加创业培训,并获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给予每人1000元的培训补贴。2017年-2019年全市共计发放创业培训补贴486.39万元。
六、多点发力,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民营企业招工补助政策,缓解企业招工用工成本。对民营企业新招员工,根据每名员工招用时间长短,给予500-3000元不等的招工补助。实现全市统一补助对象、统一补助条件,统一补助标准。目前全市累计兑现招工补助企业248家,补贴人次3011人,补贴金额278.58万元。
(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民营)企业就业。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我市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就业,毕业2年以内高校毕业生到市本级中小微企业就业,签订1年及以上劳动合同、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累计满1年及以上的,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按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别给予每人每年3000元、3000元(民营4000元)、5000元(民营6000元)和10000元的就业补贴,累计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今年市本级发放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32.9万元,享受人数92人。
下一步,我局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做好各类群体就业创业的服务工作。
感谢你们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加快建设 “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0年7月28日
(联系人:徐燕,联系电话:0570-302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