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业务

开化灵活就业应用平台构建“网购式”求职“无差别”保障“全链条”服务

发布日期:2021-12-1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人社局

近日,浙江省开化县池淮镇星新社区村民夏慧平打开“浙里办”APP,在其中找到开化县灵活就业应用平台后,根据薪酬、工作地点、工作时间等标签输入信息,系统便直接匹配出合适的工作岗位,用工主体、福利待遇等一目了然。

在开化县17.3万名适龄劳动者中,有5.6万人有灵活就业需求,占比约32%。这一群体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不高、就业技能不足和收入水平低等问题。对此,开化县人社局创新开发灵活就业数字化场景应用。

自8月10日开化县在“浙里办”上线灵活就业应用平台以来,求职成功3.6万人次,岗位匹配成功率达26%,人均增收5300元。该灵活就业应用场景已被浙江省人社厅评为首个县级数字化改革最佳实践,在全省试点并推广。

打造云享用工平台“一键匹配”

翻口袋、上拉链、压领子、裁下摆……灵活就业人员龚阿荣熟练地用电车缝纫服装。“灵活就业应用平台发布信息,‘一键匹配’,帮我找到了这份心仪的工作。现在我有固定工位,上班时间自由,计件算工资,一个月下来有3000元收入。”龚阿荣说,灵活就业者可以在灵活就业应用平台浏览各类就业信息,并从中找到适合自身的岗位。

在开化,零工群体实行一人一档。该县以乡镇为推广主阵地,将平台使用专题辅导培训向村两委和专职网格员全覆盖,打通宣传推广“最后一公里”。镇村干部围绕742个基层网格单元,走村入户推荐该平台,引导灵活就业人员进行求职意愿登记,全面收集就业意愿、技能情况和求职培训意愿等详细信息,精准形成“人物画像”,建立一人一档,让很多原本就业意愿不强的农村劳动力主动加入灵活就业队伍中。

同时,该县推出用工主体“一网统揽”。由人社局牵头,农业农村、妇联、市场监管等部门配合形成推广合力,充分发挥行业监管服务优势,将平台重点推介给临时性、季节性用工需求较大的行业,录入企业简介、招聘岗位、技能工种、薪资水平和学历专业需求等信息。目前,平台登记服务4511家用工单位,涵盖了全县1774个家庭农场、436个来料加工点。全县15个乡镇(办事处)和266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都在平台注册为用工主体,明确所有项目工程和外包服务的招用工都通过平台发布。

在开化,求职招聘做到了“一键匹配”。面向求职方,平台根据薪酬、工作地点、工作时间等标签,将个人的求职意愿与岗位信息通过算法进行匹配排序,还附上服务评价等功能,让灵活就业群体享受“网购”般的求职体验;平台的“村社代办”功能也能有效帮助老龄求职群体消除数字鸿沟。面向用工方,平台提供岗位“一键发布”、求职申请信息实时推送和用工合同网上签订等链式招聘功能,企业招工成本大幅度降低。

创新“定岗不定人”参保模式

“灵活就业平台运行成熟后,至少可以帮助5000人年均增收近万元。通过灵活就业平台,人社部门不仅可以对用工情况实施全过程监管,还可以通过双方互评、维权保障等功能,发现问题早介入、早处理。”开化县人社局局长严颂华介绍。

针对欠薪难题,该县灵活就业平台与支付宝APP打通,构建形成集薪酬发放、用工满意双方互评和维权保障为一体的权益维护体系,全过程监管用工规范情况,实时查询薪酬到账情况,实时预警用工隐患。目前,该县通过平台共发放薪酬1518万元,发现隐患15次,调解成功率达100%。

同时,该县创新参保模式,着力破解工伤维权难。平台因岗因人设立保险模式,将新业态从业人员和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再就业群体纳入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范围;针对采茶、家政服务等大龄用工、季节性用工岗位,引导商业保险公司与用工单位创新“定岗不定人”保险模式,既降低企业用工风险,又有效保障灵活就业群体的工伤保障权益。目前,平台为470名超龄再就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促成中国人保与12家大型茶企签订保险协议。

融合培训项目构建闭环管理

“我通过灵活就业应用平台,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工作。根据自身时间灵活就业,每月工资4000多元,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在开化县池淮镇悠歌服装来料加工厂灵活就业的傅金仙高兴地说。

在傅金仙上岗后,开化县还提供了点单式技能提升。在平台上,能找到政府部门的8大信息系统、11类数据资源,全县7家培训机构全部入驻,以用工需求和培训意愿为导向,通过培训需求统一收集、培训课程统一发布,实现点单式技能提升。

“登录灵活就业应用平台,求职招聘、技能培训、政策推动、权益保障等功能一应俱全。”开化县就业管理中心主任陈智俭介绍,平台融合了12个部门的45个培训项目,以用工需求和培训意愿为导向,每年预计可增加技能培训5000人次。

(王晓乙 汪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