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提案(已归档)

关于对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第30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8-1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人力社保局

衢市人社函〔2023〕102号

黄伟青委员:

你在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创建省一流技师学院 加快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建议》的提案(第301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一流技师学院项目快速推进

技工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是支撑地方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是解决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最迫切也是最实际的路径。目前,我市已经明确提出建设一流技师学院项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一流技师学院项目建设工作,高屹书记、徐张艳市长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并亲自踏勘项目选址,要求抓紧立项、加快推进。项目推进也得到了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心关注,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上潘新花委员《创建省一流技师学院 加快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发言得到了徐张艳市长、陈玲芳部长的批示,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为项目推进提供了强大助力。

按照省一流技师学院建设标准,全力打造“四省边际一流技师学院”,主要承担技工教育、职业培训、技能评价、竞赛集训、公共实训、就业服务等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以技师学院发展带动人口集聚和人力资本提升,为衢州产业快速发展、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和人才科创“桥头堡”提供强有力技能人才保障。项目选址科教园区,用地面积约500亩,总建筑面积约33.7万平方米,初步估算总投资约23.8亿元。紧扣产业发展需求,围绕产业链布局专业链,拟设置智能制造、智慧交通、信息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现代服务业五大专业群,预计专业25个以上,专任教师560人以上,班级250个以上,全日制在校生10000人以上,学制3-6年,高级工以上层次学生占比超过80%。实现年社会培训25000人次以上,年职业技能等级认定8000人次以上。目前,衢州市一流技师学院项目各项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二、夯实技工教育发展基础

一是完善技工院校发展布局。围绕我市主导产业集群,合理规划技工院校发展布局,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办技工院校。衢州市现有技工院校8所,已实现县(市)全覆盖,包含技师学院1所,高级技工学校1所,普通技工学校6所,全日制在校生7104人,学生初次就业率99%,本地就业率69.2%。2023年计划招生4900人。基本形成以技师学院为龙头,重点培养高级工及以上层次技能人才,技工学校重点培养中高级层次技能人才的培养格局。

二是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有效衔接。近年来,针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领域增设机械设备维修、幼儿教育、电子商务、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修等24个专业,目前全市技工院校开设各类专业56个。衢州市技师学院智能制造和智慧交通,江山高级技工学校硅酸盐材料智能制造和数字经贸入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争取到省财政补助资金每年1600万元,连续支持4年。

三是加强技工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技工教育提质增量行动的意见》的通知精神,技工院校聘用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不受常设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技工院校引进世界技能大赛奖牌获得者、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浙江大工匠、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全国技术能手、浙江杰出工匠、省“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中入选的“杰出技能人才”、省首席技师,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直接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到与所获技能奖项相关工作岗位。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高质量打造一流技师学院项目。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同步推进一流技师学院项目。硬件上,紧抓基本建设、资金筹措、土地保障三条主线,按照并联式推进方法,细化完善衢州市一流技师学院项目建设前期推进计划表,列出关键节点,倒排时间、集中攻坚,合力推动项目建设。软件上,对标省一流技师学院重点建设内容,全力找差距、补短板、提质效,在学校管理上谋提升,在办学实力上谋发展,在专业建设上谋特色,在师资队伍上谋优化,在技能竞赛上谋突破,在产教融合上谋深化。

二是推进统一招生政策和管理。将技工院校招生统一纳入高中段招生管理平台,教育和人力社保部门分别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院校招生工作,保证公平有序的招生环境。既要兼顾生源的托底供给、普惠型供给和优质供给的平衡,又要兼顾全日制、非全日制和职业培训等。统一招生宣传口径,聚焦于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特色和优势,提升其整体形象。

三是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和实践资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始终是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改革的共同方向,这样既顺应职业教育的内在发展规律,又便于二者统筹发展,提升整体发展效能。以宣贯《衢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条例》为抓手,鼓励支持行业企业及社会各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职技院校联建共享实践资源,提升资源使用效益。

四是加强职技院校师资队伍培训。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和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共建,加大技能名师和专业带头人师资培训力度,开展全国性的技工与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统筹各级职技院校教师培训计划,避免重复投入。实现教学及大赛资源共建共享。积极鼓励职业院校师生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同场竞技。

五是拓展市外招生合作模式。开辟省外招生基地,与四川绵阳、云南保山等城市开展合作,招收外地初中毕业生;开拓“3+2”“3+3”模式,与省外市外技工学校签订协议,招收中级工班毕业生升学就读高级工班、技师班;结合我市企业员工引育工作,通过“订单班”的形式,与大中型企业共同赴外招工(生),直接为企业培养人才。

六是探索“职技融通”合作办学。促进高职院校与技师学院的互通融合,发挥双方学校资源优势,探索“职技融通”合作办学。高职院校与技师学院在实施联合招生、联合办学、建立学历互通机制等方面推进,打破高职教育和技师学院的藩篱,实现“1+1>2”的叠加效果。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争当“两个先行”示范窗口、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衢州实践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7月14日

(联系人:王瑜,联系电话:0570-308653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