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已归档)
关于对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60号建议的答复
衢市人社函〔2023〕84号
樊忠荣代表:
你在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科技中小型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建议》的建议(第160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极具活力和潜力的创新主体,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量。科技中小型企业最大的特点是人才密集,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衢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近年来,通过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全市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积极强化政策保障。一是制定出台《关于高水平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意见》、《衢州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办法》等文件,健全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优化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将取得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能力证书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由原来的每人400元-2000元,提高到800元-5500元,进一步降低企业和个人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机构和劳动者培训积极性。二是出台全国首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开展《条例》宣贯,完善配套制度。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好产业人才发展计划,优化、提升、执行各类激励政策,给予支持产业人才集聚与培育更多权重。在修订新一轮大科创政策时,加大资金保障力度,每年安排不少于2500万元用于支持产教融合、人才培育等建设,通过用足用好大科创政策,助推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培育引进,为我市企业提供更多人才支撑。
(二)广泛开展各类职业培训。一是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聚焦我市六大主导产业、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和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截至6月底,今年全市共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7.9万人次。二是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鼓励校企合作,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共同培养新型学徒。对培养职工学徒和学生学徒的,分别按每人每年最高8000元、3000元的标准补贴给予新型学徒补贴。三是深入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用足用好市县两级“企业家大学苑”,加大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力度,委托职业院校深入企业开展管理人员技能提升、安全生产等系列培训,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人员能力水平。
(三)全面推行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一是将技能人才评价放权给企业和社会评价组织,由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实施。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巨化集团、红五环集团、开山集团等290家技能等级评价备案企业和13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涵盖63个职业工种,基本涵盖我市产业发展社会急需紧缺工种。二是鼓励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开展“新八级”制度试点工作,拓展职业技能等级设置,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健全从学徒到大师阶梯式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目前我省已确定巨化集团和元立集团为“新八级”试点企业。三是贯通技能人才和技术人才成长通道,出台《关于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办法>的通知》,以工程系列为重点,将贯通领域扩大为工程、农业、工艺美术等多个职称系列,拓宽了技能技术人才发展通道,促进两类人才融合发展。
(四)强化人才激励机制。一是建立新时代浙江工匠(原为高技能领军人才)评选培育制度。每年评选一批“浙江大工匠”“浙江杰出工匠”、“浙江工匠”、“浙江青年工匠”,并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3万元、2万元培育资金。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39人列入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二是继续落实技师(高级技师)人才津贴制度。对在紧缺目录内企事业一线岗位工作的技师和高级技师,每人每年分别给予5000元和1万元的人才津贴。自人才津贴制度实施以来,全市共有1.53万人享受人才津贴7500余万元。
(五)搭建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一是深化合作办学。支持衢州学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衢州技师学院等逐年增加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加强毕业生留衢率考核。支持与市外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办学,推行“2+1”“2.5+0.5”等学习模式。加大市域招生统筹力度,实现技工院校与中职学校统筹招生。二是加大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企业等平台建设力度,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70家、公共实训基地18家,培训示范企业18家。三是推动产教融合。支持职技院校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打造职业(技工)院校品牌专业建设。加大“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的企校共同培养力度,支持企业与院校设立“冠名班”“订单班”“学徒制试点班”。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步,我们将充分吸收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紧紧围绕产业结构升级而“转”,随着市场需求转变而“动”,紧贴时代发展需要而“进”,深化产教融合,聚焦人才培养,以助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深入推进高水平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起草新时代衢州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新时代衢州工匠培育体系,着力破解我市高技能人才短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内生动力不足、劳动者价值无法体现等突出问题。配套《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制订出台《衢州市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遴选与管理办法》、《衢州市校企合作有效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衢州市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衢州市校企合作实施与激励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从合作设置专业、开发特色教材、学生实习、教师实践、职工培训等实质性问题出发,实现职业学校与企业的互通联系,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
(二)强化政企校行多方协同。聚焦“工业强市 产业兴市”战略目标,明确安排校企合作经费,对承担学生实习实训的校外实践基地给予经费补助,落实金融优惠、财政补助、土地指标等政策,更好地推进学校专业与行业产业对接、课程与职业能力标准对接、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实训基地与工作岗位对接、师资与行业企业对接,实现校企双元专业共建、教材共编、标准共融、教学共育、基地共享、师资共培,提高毕业生适应性和留衢就业率。
(三)推进职教赋能共同富裕。进一步深化职教集团、产教联盟、行指委等团体建设,以教育共富为目标,落实育训并举,加大财政扶持和职教宣传力度,让职业教育为不同禀赋的学生提供多种成才的可能,让技能人才有劲头更有奔头,为全面建设技能型社会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实现技能共富。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争当“两个先行”示范窗口、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衢州实践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7月14日
(联系人:马兆柱,联系电话:13362006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