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已归档)

关于对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57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8-1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人力社保局

衢市人社函〔2023〕88号

叶土良代表:

你在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注“男45岁,女40岁”后再就业的建议》的建议(第257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人力社保局高度关注大龄失业人员就业帮扶工作,不断挖掘整合就业创业资源,创新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帮扶模式。为高质量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助力大龄人员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不掉队”,市人力社保局通过明确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落实就业创业政策、积极开展就业援助、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等举措,精准帮扶大龄人员就业,促进共富增收。

一是将大龄失业人员纳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多年来,我市一直将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城镇“4050”人员、被征地“4050”人员(即:女性年满40周岁、男性年满50周岁)纳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规范认定程序,加强动态管理。对实现灵活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和用人单位吸纳就业的“4050”人员,按规定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降低其就业成本,实现稳定就业。以上社保补贴政策无论对企业招聘“男45岁,女40岁”以上人员亦或是从事自由职业、参加公益性岗位都是较为有效的激励措施。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14862人正在享受灵活就业社保补贴。

二是深入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市人力社保局以数字化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广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场景应用,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帮扶网络体系。建立含“4050”人员在内的就业困难人员数据库,动员基层网格员开展地毯式摸排,使“纸档案”变为“活民生”,实施“一对一”就业服务,“一人一策”制定方案,“点对点”优先推荐岗位。2022年我市帮扶重点群体就业29058人。

三是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在全市共同开发5000个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含“4050”人员在内的就业困难人员及低收入农户。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结合自身特点,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如防疫消杀、卡口值守、保洁环卫等,帮助确因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等因素不便外出就业的大龄人员就近就地就业,兜住民生底线。2022年我市开发公益性岗位5383个。

四是实行退休返聘政策。对聘用男性65周岁及以下、女性60周岁及以下,已享受机关事业单位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退休人员(以下简称退休返聘人员),用人单位可为其单独参加工伤保险、缴纳工伤保险费,退休返聘人员个人不缴费。退休返聘人员在按规定参加工伤保险期间,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其工伤范围、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待遇标准等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为大龄人员再就业提供了充分保障。

下一步,市人力社保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一是动员用人单位开发爱心岗位,畅通就业岗位信息渠道。鼓励辖区内经营业绩好、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拿出一批有保障、放宽年龄限制、无技能要求、学历门槛低的爱心岗位,用于招用“4050”人员,对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应及时落实社保补贴及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基层劳动保障员、网格员通过电话联系或入户走访等方式,向辖区内有就业意向的大龄失业人员推荐合适岗位,切实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

二是积极转变大龄人员的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大部分“4050”人员因年龄偏大、身体素质较差、文化程度偏低、技能水平不高等原因,本身就业意愿不强,同时市场适应能力弱。因此,要加强政策宣传,多部门联动,除了传统的单位就业外,还要鼓励新业态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加大对困难群体就业创业成功案例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

三是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就业技能水平有助于帮助大龄人员实现长期稳定就业,因此,对有培训意愿的“4050”人员要根据市场需求,组织开展各类课程培训,有效评估培训效果,对取得等级证书的人员,及时落实相关补贴。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争当“两个先行”示范窗口、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衢州实践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7月14日

(联系人:廖文龙,联系电话:1775700081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