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已归档)

衢州市人力社保局关于对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72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8-1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衢州市人力社保局

衢市人社函〔2024〕62号

余恒代表:

你在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衢州籍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建议(第072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始终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将人才工作纳入打造四省边际人才科创“桥头堡”、“五链”融合深化工业强市等中心工作,不断加强系统性、整体性布局,构建高品质人才生态,推动我市人才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市县联动助力人才招引。一是整合双招双引资源,整合驻外“双招双引”力量,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武汉等地设立五个驻外招商组,把人才项目招引、博士引进、研究院建设等指标纳入考核,将招才工作与招商工作同步部署、同步推进。二是加大赴外招引力度,每年举办“南孔精英”人才周、青年人才发展大会等活动,2024年上半年,市县联动组织企事业单位赴南京、长沙、武汉、海口、太原、西安、吉林等地开展8场人才周活动,提供7955个岗位,登记求职毕业生6647人,其中博士88人,硕士1419人,本科4901人,达成初步意向2700人。三是提升人气集聚工程,2024年上半年,全市共引进青年大学生21384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3.46%;引进市外员工13540人,完成全年任务61.5%,共804人次外来大学生享受7天免费住宿的政策。

(二)出台政策助力人才留衢。一是出台科研平台政策,针对我市浙大衢州“两院”、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这两大重要科研平台,出台《关于支持浙大衢州“两院”、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毕业生留衢七条举措》,对衢州高校毕业生留衢就业给予政策倾斜,对留衢在企事业单位工作满一年的研究院毕业生给予一次性2万元生活补助,工作满3年的再给予5万元生活补助。二是加大产教融合力度,鼓励在衢高校学生留衢就业创业,支持高校优化专业设置、增加企业定制班数,保持定向培养指标逐年增长,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展就业渠道、设立红领导师和企业导师等形式,做好毕业生留衢工作,不断提升毕业生留衢意向。三是鼓励企业扩容扩岗,全面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我市中小微企业、非公企业稳定就业,鼓励企业开发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通过进高校、进社区、进企业等方式开展政策宣传活动,扩大政策知晓度。

(三)增设机构助力人才保障。一是健全组织,衢州市先后成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人才科创集团,与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形成政府、事业单位、国企“三位一体”的人才服务架构,人才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二是完善机制,在此人才服务架构下,建立“亲才月月谈”机制,分领域分层次召开人才座谈会,听取人才需求,提升人才服务水平,2024年以来,已召开博士人才、卫健领域、教育领域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等领域座谈会8场。三是建立体系,实施“1+4”体系化人才服务制度(即《衢州市高层次人才服务实施办法》1套政策,医疗卫生、子女教育、配偶就业、住房保障4项保障),全力推动人才服务从“有什么给什么”向“需要什么提供什么”转变,特别是今年,我们大力实施“才呼我办”人才服务增值化改革,推出六大增值化服务场景,为人才创业创新提供全后期服务,实现人才“拎包创业”。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省市关于“三支队伍”建设工作部署要求,持续深化“三单三机制”工作体系,以“精准”为导向,全力以赴拼意志、拼担当、拼智慧、拼合力、拼作风,为产业转型升级赋能增效,力争创出人才精准服务的衢州样板。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推动衢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引领力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7月15日   


(联系人:张沛,联系电话:1356702311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