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提案(已归档)

衢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对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14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8-1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衢州市人力社保局

衢市人社函〔2024〕69号

周建芳委员:

你在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期间提出《关于高层次人才针对性引进、政府人才政策落地》的提案(第148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提案中对高层次人才针对性引进、政府人才政策落地提出10条具体建议,涉及针对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机制、政府政策与企业内部结合措施、人才资源管理和利用措施等三个方面,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局高度重视,多次专题组织开展研究。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三支队伍建设、四省边际桥头堡建设目标,积极招才引智工作,着力打造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工作格局,主要目标和任务总体进展顺利。

(一)暖心引才,激活人才发动引擎。一是加大赴外招引。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年初市人社局与各县(市、区)共同制定了百场外招活动,力争引进青年大学生4万人以上。上半年,市县联动组织企事业单位赴南京、长沙、武汉、海口、太原、西安、吉林等地开展8场人才周活动,提供7955个岗位,发布需求11060人次,接待人数10766人次,登记求职毕业生6647人,其中博士88人,硕士1419人,本科4901人,达成初步意向2700人。半年以来,全市共引进青年大学生21384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3.46%;引进市外员工13540人,完成全年任务61.5%;新建青年驿站20家,完成全年任务200%,共804人次外来大学生享受7天免费住宿的政策。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指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云南昭通职业学院开展联合办学,开设大数据、智能制造等3个专业,预计前置引才1000余人;围绕六大标志性产业链开设“订单班”“冠名班”30余个,推进校企对接融合,实现专业建在产业链上,课堂放在生产线上。加强引才渠道资源整合共享,着力发挥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的聚才效应,加快产业研究院、县级创新研究院实体化运行,推进“一县一孵化器”建设,探索产才融合、科教融汇发展新模式,2024年,市人社局探索建设“政府、高校、企业、人力资源机构”四方联动的产业人才学院,目前我们以常山县作为试点开园运行。三是强化政策导向。迭代升级“南孔精英”创业人才项目政策,出台“四个千”政策:即最高1000万元的项目启动资助、1000万元的项目跟进奖励、1000万元的基金跟投、1000平方米的租金补助,更大力度支持人才创业。每季度组织人才项目评审,实现引进一个项目、集聚一批人才,争取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项目40个以上。

(二)悉心育才,构筑人才自给平台。一是实施“南孔精英”人才计划培养专项。每年在科技创新、技能人才等不同领域,开展遴选,择优支持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对入选的青年人才,在培养期间每年给予2万—6万元的培养经费。二是高素质举办人社大讲堂。针对企业人力资源,市人社局创新开办“人力资源大讲堂”,组织市本级重点企业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参加培训,今年以来举办12 期,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专家问诊”“专题讨论”等精准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三是推进职称自主评审改革。制定《关于做好2024年度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按照“成熟一家、授权一家”的原则,有序推进民营企业职称自主评审改革。上半年,帮助仙鹤股份和天际互感器两家企业基本形成自主评审方案、评价条件、评价结果与薪酬待遇挂钩工作机制,组建评审专家库。四是打造技能人才大培训一体化机制。针对技能人才,整合14个部门资源,深入实施“六大行动”,开发“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线上地图,加快构建市县镇村四级培训网络,相继推出“技能夜校”“村民课堂”“工匠大讲堂”等多种培训形式,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大培训一体化格局,今年以来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46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0483人、高技能人才6140人、数字高技能人才1849人。五是全力推进重要平台建设。加快一流技师学院建设,起草衢州市技师学院独立办学工作方案,指导技工院校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新增3个专业,技工院校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创新打造衢州市博创中心,集博士后人才供需双洽、科研攻关、成果转化、政策引导等于一体,目前依托博创中心已走访企业20家,引进博士8名,办理流动站6名。

(三)诚心用才,打造人才集聚洼地。一是扩面租房补贴对象。目前我市已出台《进一步加强企业员工引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配套政策实施细则》等相关政策,针对首次在衢就业、暂未购房且未租住人才周转房、公租房、人才公寓等政府性保障房的非衢州户籍企业员工,在衢缴纳社保满一年可申请3000元/年·人(不超过2年)的租房补贴,将原来针对高层次人才的租房补助扩面至非衢州户籍企业员工,有力增强来衢就业人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二是加大购房补助力度。针对在衢与非公企业签订三年以上劳动合同,且参加社保的非衢州户籍企业员工,首次购房给予一次性2万元的购房补助,以及8000元每年(不超过10年)的公积金补助,该政策的出台,一方面有效缓解衢州存量房产销售难问题,另一方面为来衢就业人员减缓购房压力,缓解后顾之忧。三是落实高层次人才津贴制度。只要在衢州企事业单位在职在聘,正高职称人才和全日制博士人才每年可享受2万元人才津贴、数字经济类企业和工业领域企业中副高职称人才每年可享受1万元人才津贴,以此鼓励高层次人才潜心科研,激发和释放干事创业活力。四是加大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全市目前已建立7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其中企业占比达85%,对建成国家级、省级工作站的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建站补助;工作站每招收1名博士后人员,分两年给予10万元日常资助经费;对招收的全职博士后人员分两年给予50万元、在职博士后人员分两年给予40万元生活补贴,从全省面上来看,我市对于博士后工作的政策属于第一梯队。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省市“三支队伍”建设工作部署,持续深化“三单三机制”工作体系,以“精准”为导向,全力以赴拼意志、拼担当、拼智慧、拼合力、拼作风,为产业转型升级赋能增效,力争创出人才精准服务的衢州样板。

最后,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推动衢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引领力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7月15日  


(联系人:张沛,联系电话:13567023115)


分享: